我看了這篇文章,了感觸良多,
若是能這樣改變說話的態度,
是不是很多問題會更容易解套呢?
母親的話--【黃瑞玲】
說出口的話,已經在聽者耳膜著床,若不是刻意遺忘,往往得經過長長時日消減記憶。與小孩對話,偶爾情緒字眼浮現,看在七十好幾的母親總是一句:「怎麼好意思訓罵這麼大的孩子」。
十四歲,170公分,看懂大人臉色,會為自己辯解,能清楚表達所需。高過我半個頭的國二生,出了岔子怎能不立即糾正呢?母親又說起:「至少在餐前不宜動怒,等胃囊飽足茶話之餘再細細清點不當言行仍然不遲。」
被母親此般叮嚀,思緒退回兒時,頓時斑斑點點暖意迎來。才小三的幼妹,總是跌破碗盤總是將母親料理好的美食端落一地,媽只淺淺一句:「手有沒有割傷,小心別踩到碎玻璃」。與外婆家隔街對門而居,最美的食物一定由她先嚐。小妹常自告奮勇,往往食物到了外婆手中,必定增添大過花椒粒幾倍的碎石。仍是礫石的馬路,一再絆倒興奮而蹦蹦跳跳的孩子。也不見盛怒漫罵的言語飛揚,有的只是:「快去洗手洗臉」。
如今,她的兒女已為人師,七十好幾的她依舊千般叮嚀,別厲聲責罵小孩。曾經她看著淚眼汪汪的孫女飯裡伴著淚水,她跟著吞進了淚水。她心疼的不止孫女,更為自己教育方式未立下典範而心傷。此後電話一來一往中總會添加:「教孩子是用講的,不是用罵的」。
育兒路徑母親慇切叮囑相伴,責備語境中衍生替換語詞,讓親子關係不至緊繃尖銳對立。情緒控管失當蹦出了惡言當時,想起母親那一句話:「這麼大的孩子了,怎麼好意思罵他」,話語因此變得柔軟微細。
讀後心得:
[ 責備語境中衍生替換語詞,讓親子關係不至緊繃尖銳對立 ],這段話最是震撼我的心,因為自己被責備的言語深受其害,以前也會用這種方式對待我的朋友。
漸漸的發現這樣的傷害是更大的,不管你多關心這都不正確,漸漸的我學會用鼓勵、讚美代替責備!有時就是沉默代禱就好,生命的過程是需要她自己去經歷與成長的,你不能代替她去經過,但是你可以告訴她你支持她,不管她遇到什麼問題與景況都有你支持,我想會比你事後責罵更有用。
因為她已經知道錯了,也受到傷害或苦楚了,不要再讓她受傷第二次,聽聽她深處內心的想法與看法。教會師母告訴我們說:請你們記住,要先告訴那個人她的優點十項,最後再說缺點一項,你這麼棒!若是這一個點能稍稍改進一下會更棒....這樣的說話方式,會讓你不將焦點放在錯的事上,你會發現她有這麼多的優點,有些話說出來也會比較客觀與輕鬆。
其實語言暴力是比外面的暴力更影響深遠,愛她不要傷害她。(不管這個人是誰)
文:悠揚詩篇
留言列表